当前位置: 首页  事件  野史秘闻

事出反常必有妖:清代麻城涂如松冤案

编辑:发布时间:2023-11-11 21:04:15

清朝雍正年间,湖北黄州府麻城,有个叫做涂如松的人,年纪不小,已该谈婚论嫁,因此他托人说媒,娶了一个叫做杨氏的女子为妻。

说白了,这个涂如松和杨氏,他们属于是相亲,是包办婚姻,结婚之前也没怎么见过,更没有什么感情基础,所以杨氏对丈夫涂如松无甚感情,结婚之后更是动不动就回娘家。

涂如松心里失望难过,但他素来是个好说话的人,因此平日里对妻子杨氏是多有忍让。

平时没事儿的时候,杨氏老往娘家跑也就算了,但是有一次赶上涂如松的老母生病无人照料,杨氏更不愿意伺候老太太,所以又想要找借口回娘家。

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,杨氏这么一整,涂如松心里可就有点憋气,夫妻俩谁也不肯低头,遂发生争吵,俩人是越吵声音越大,越吵情况越凶,涂如松一时动怒,抬起手来就要打杨氏。

不过,这一巴掌还没等落下来,杨氏一看要挨打,也不吵了,扭头就走了。

涂如松以为妻子兴许又是生了闷气回娘家,也没出去找,想着过个三五天也就回来了,谁成想,杨氏这一走,娘家也没回,而是自此音讯全无。

杨氏,就这么失踪了。

杨氏有个弟弟,叫做杨五荣,姐姐一失踪,他心里很着急,思来想去认为这事儿和姐夫涂如松关系很大,因为本来夫妻感情就不好,经常吵架,姐姐动不动就往家里跑,一回家就抱怨姐夫的不是,所以杨五荣怀疑,姐姐的失踪一定和姐夫涂如松有关系,甚至有可能姐姐已经遭遇不测,被涂如松给害死了。

当然,没有证据,杨五荣不可能直接去报官,说这一切都是我的猜想,所以他干脆暗自到涂如松的村庄去走访,想要亲自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。

杨五荣人生地不熟,他到了麻城其实也只能是胡乱转悠,正巧,在城外碰到一个叫做赵当儿的无赖。

无赖,就是地痞流氓,没有正业,每天瞎混的那种人。

这个赵当儿知道了杨五荣来此的原因之后,想要拿杨五荣取乐,想要耍耍他,于是谎称这你可找对人了,涂如松杀害杨氏这事儿还真让你猜对了,这事儿我听人说过,传的沸沸扬扬的,八成就是他杀的。

 

(状告行凶)

其实,这个赵当儿就是拿杨五荣逗闷子,他连涂如松是谁他都不知道,但问题是,说者无心那听者有意,杨五荣听赵当儿这么一说,还以为自己碰到了人证,于是立刻就拉着赵当儿去告官了。

杨五荣带着赵当儿状告姐夫涂如松杀害妻子杨氏,受理这个案子的,是知县汤应求。

汤知县当然不能只听杨五荣一面之词,所以接手了这个案子之后,一直在派人四处调查取证。

调查来调查去,汤知县掌握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,那就是,这个杨五荣来告状,其诱因还不仅仅是因为担心姐姐的安危,而是因为,一直有人在背后鼓动杨五荣来告状。

这个在背后做推手的人,是本县的秀才,叫做杨同范。

虽然这个线索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什么问题,但是汤知县隐隐的感觉到,这事儿一定不简单。

的确,这事儿很不简单。

因为,杨氏根本没失踪,也没死,而是藏了起来。

这个杨氏吧,她嫁过人,原本是个童养媳,丈夫比他岁数大了不少,丈夫死的早,她就守了寡。

守寡还不算,杨氏还不太守妇道,他丈夫活着的时候,他就和丈夫的侄子冯大有私情,俩人一直是维持着不清不楚的男女关系。

但是,杨氏和冯大这种关系他有违人伦,见不了光,杨氏一个人她也得过活啊,因此经人说媒,她这才嫁给了涂如松。

那天她和涂如松吵架,负气出走,没回娘家,而是跑到了自己的老情人冯大的家里躲了起来,这一躲就是一个多月。

她这么一躲不要紧,他弟弟杨五荣是心急如焚,还以为是姐夫涂如松把姐姐给杀了,竟然一纸诉状告上了官府。
 

眼见事情要闹成了人命官司,这个冯大害怕了,他拉着杨氏就找到了杨五荣,实情相告,杨五荣知道真相,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好人,但是状子已然递上去,官府也受理了,杨五荣此时是进退无据,是骑虎难下,他没办法,于是又找到了秀才杨同范,指着杨秀才是个文化人,给他出出主意。

没想到,这个杨同范他饱读圣贤书,侍从孔子师,却长了一副脏心烂肺,见了杨氏之后他色心大起,竟然想要把杨氏给据为己有,于是他干脆把杨氏又藏了起来,让杨五荣继续上告,一口咬定杨氏已死,而且就是涂如松杀死的。

杨五荣一听那就告吧,反正只要姐姐好,那怎么都好,于是继续状告涂如松。

但是问题是,杨五荣告涂如松,他证据不足,赵当儿是个无赖,他的话不足为据,你说杨氏死了,可尸体去哪儿了?你说涂如松杀人了,他怎么杀的?凶器何在,目击证人何在?

一切都没搞清楚之前,官府只能先把案件搁置。

这一搁,就是一年多。

一年多之后,某天城外的河滩上突然飘上来一具无名尸体(有可能是流浪者的)无人收敛,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杨同范给知道了。

赶上那两天下雨,尸体本来就高度腐败,又被雨水冲刷,已经无从辨认,杨同范干脆唆使杨五荣指认这具尸体就是姐姐杨氏。

官府要证据,咱就给你制造个证据出来。

杨同范不仅带着杨五荣认领了所谓的杨氏的尸体,还带着不少百姓在河边闹事,说杨氏的尸体都找到了,官府还不升堂审案,拖拖沓沓,很明显是知县汤应求玩忽职守,有渎职之罪。

杨同范明白,现在光凭这一具尸体,用处已经不大,因为县令汤应求审案讲究个严丝合缝,就算有尸体,也缺乏其它证据,所以在县衙里还是很难治涂如松于死地。

所以,他纠集民众,把这事儿闹的是沸沸扬扬,很快引起了湖广总督喜塔拉·迈柱的注意。

湖广总督,那是封疆大吏,满大清朝就九位,这事儿要是迈柱肯插手,说不定还有转机。

迈柱他是总督,一天日理万机,他当然不可能亲自下来审案,但他听说麻城有冤情,有民怨,认为必然是县令汤应求的工作干的不到位,立刻就把汤县令给免职了。
 

免掉汤县令之后,迈柱又把邻县一个叫做高仁杰的县令调到了麻城,重新审理案件,表示务必要查他个水落石出。

这个高仁杰,他在邻县是个候补县令,不算是正式工,这小子觊觎麻城县令的位置不是一天两天了,这回好不容易摊上这么个机会,当然想要好好表现,他到任后急于干出成效,想要快速结案,于是可就对当事人涂如松动用了大刑。

这个可怜的涂如松啊,在监牢是被好一顿毒打和虐待,在史料的记载中,这个高仁杰对他动用酷刑,手段之可怖,过程之悚惧,实在是不便细说。

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,高仁杰把涂如松一顿打,涂如松没抗住,屈打成招,竟然就这么认罪了。

口供有了,接下来就是物证。

高仁杰这次来麻城,他不是一个人来的,跟他一起来的,还有仵作薛氏。

其实,这个尸体,之前的县令汤应求手下的仵作李荣已经验过了,是男性尸体,死于疾病,根本就不是什么所谓杨氏的尸体。

但是,高仁杰不干,他非要再验一遍。

他手底下的这个仵作薛氏来的时候就收了杨同范的贿赂,睁眼说瞎话,把男尸说成是女尸,把死于疾病说成了是死于谋杀。

一顿编排,物证也有了。

但是很显然,这个物证,它骗骗老百姓还行,过不了专业人士的关。

高仁杰要把这桩案子给坐实了,他就必须拿着这些证据提交给上一级的知府,可堂堂知府哪儿是那么好糊弄的?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薛某一个黑心仵作,这男性尸体的一提交上去,还不立马就露馅?

既然这具无名男尸不能当做呈堂证供,那么高仁杰就得盯着涂如松要尸体。
 

因为在高仁杰的逻辑里,人是涂如松杀的,既然找不到尸身,那肯定就是涂如松杀妻藏尸了,所以高仁杰是继续对涂如松严刑拷打,要求他交代出把杨氏的尸体藏到了何处。

涂如松根本就没杀人,就算杨氏是真死了,他哪儿知道尸体埋在哪儿?

没办法,他只好到荒山去胡乱指认,他指认一座坟,高仁杰就带捕快挖开一座坟,但是杨氏年轻,要死也是新死,哪有那么多正好符合杨氏身份的尸体,所以挖开一座坟不对,高仁杰就接着拷打涂如松一顿,涂如松也只能再随便指认一座坟冢,打开又不对,高仁杰对如涂如松又是大刑伺候,如此反复,竟然连挖了一百多座坟。

你可以见得,这个涂如松在大牢是遭到了什么样的虐待。

到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,涂如松的老母亲眼见儿子在监牢里是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,干脆剪下自己的头发,又托人找了件女子的衣服,染上血迹,又从别处找来一些男性的小腿骨,将这些东西埋在河滩上,然后带着捕快去挖掘,这才算是终于找到了杨氏的“尸体”。

在绝望的老母亲看来,儿子蒙冤已经成了事实,自己不能改变,倒不如自己把这伪证提早的做出来,让儿子不再受折磨,好死个痛快。

有了这些拼凑出来的所谓证据,高仁杰是大喜过望,立刻就把这些证据上报给了上一级的黄州府知府蒋嘉平,希望能蒙混过关,把这案子尽早敲定。

但是,蒋嘉平这个人也比较仔细,他认真的查阅了卷宗,发现有很多可疑的地方,而且送上来的尸体腿骨,知府衙门里的仵作一验,属于男性,证据不符,所以蒋嘉平把案子打了回去,让高仁杰重审。

这个时候,高仁杰则耍起了无赖,他回禀说那有可能是尸骨被人偷换了,而真正的尸骨则在河滩里埋着,前两天下大雨,早就被冲走了。

这叫什么,这叫做死无对证。

案犯都认罪了,你蒋知府跟我这较什么劲呢?
 

这回,涂如松也不找蒋嘉平了,而是直接把结案陈词上报总督迈柱,迈柱裁定,涂如松杀妻无疑,判秋后处斩,最开始验尸的仵作李荣则被当庭活活打死,汤应求更是受到严重处分,差点没把他的家给抄了。

可以说,一帮清清白白的人,全都含冤服罪了。

而高仁杰因为办案有功,被迈柱赏识,直接调到别的地方高升做大官去了。

一桩冤案,似乎就这么结束了。

但是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

这个杨同范呢,他不是单身汉,他把杨氏藏在家里,只能算是金屋藏娇,杨氏只能做小的,因为杨同范有正妻。

而且由于他们已经捏造了杨氏死亡的事实,所以杨氏不能见光露面,只能是在杨同范家里藏着,连丫鬟下人都见不着。

这个案子的判决结果下来没多久,杨同范的大夫人就怀孕生产了,而且还是难产。

杨同范在麻城找了个产婆帮忙接生,产婆一个人忙活不过来,要求杨同范多派几个人来辅助她。

可以说,杨大娘子这一生孩子,杨府里上上下下都出来帮忙了。

但是,人手还是有点不够,

杨夫人生孩子疼的厉害,情急之中竟然大喊出了“三姑救我!”这句话来。

杨同范私藏杨氏这个事儿,知情者非常少,但他正妻他肯定是瞒不住的。

杨大娘子对于丈夫纳的这个小妾也不排斥,反而是帮助丈夫一起偷偷隐瞒。

平日里俩人在闺房之中处的还不错,杨大娘子一直称呼杨氏的小名,也就是“三姑”。
 

大娘子这一生孩子,情急智短,想到谁吆喝谁,竟然把杨氏的名字给喊了出来。

这个杨氏她本来在内屋里藏着不见人,但听到大娘子声音凄厉的呼喊她,她也没留神,一个垫步也走了出来,想要看看能不能帮上忙。

她一出来,发现产婆也在,可是想再走,也来不及了。

丫鬟下人还好管教,恫吓他们不许泄密就得了,但产婆是外人,杨同范怕产婆多嘴,还专门拿出纹银十两赠予产婆,让她务必要保守秘密。

可赞这位产婆,没有被这十两银子昧了良心,涂如松的案子在麻城已经传遍了,产婆撞见了杨氏,就知涂如松是冤枉的,她二话不说就让自己的儿子拿着这十两赃款又去官府告了状。

新任的麻城县令,是一个叫做陈鼎的人,这个陈鼎也不含糊,得到线索之后非常麻利,立刻就带着捕快到杨同范家里去拿人,果然是一拿一个准,杨氏被当场擒获。

杨氏被擒获,那么所谓涂如松杀妻就不攻自破,更说明了前任县令高仁杰办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冤案。

铁证如山,在陈鼎的审讯之下,杨氏,杨五荣,杨同范纷纷认罪,而那个被折磨的命悬一线的涂如松,终于有活下去的希望了。

陈鼎拿着最新掌握的证据,上交给了两个人。

这第一个人,是湖广总督迈柱,这第二个,是湖北巡抚吴应棻。

因为陈鼎清楚,这桩冤案是迈柱手底下的人(高仁杰)办的,他陈鼎把案子给翻了,那就是摆明了是要和总督大人对着干,难保迈柱把这案子发还重审,或者不予受理,来个拖字诀。

所以,陈鼎又把案情抄送了一份,交到了湖北巡抚的手上。

湖广总督是封疆大吏,但其实总督属于是特派性质,他不是最高行政长官,真正主导地方的,是这位巡抚吴应棻。
 

吴应棻拿过卷宗一看,很快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,他没有犹豫,立刻就参了迈柱一本,说他审案不严,任用奸人铸成冤案,应该追责。

迈柱拿到陈鼎上报的卷宗之后,他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,但这哥们第一时间没想反省错误,而是想着怎么能甩锅。

他思来想去,最终决定,还是要从杨氏的身上入手。

于是,迈柱动用权力,让杨氏写了一份证词,说自己原本是娼妓,并不是涂如松的妻子,而让杨同范也装傻充愣,说从来不认识什么所谓涂如松的妻子杨氏,自己犯的不是栽赃陷害罪,而只不过私藏娼妓之罪。

这么一整,整个案情的性质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迈柱大人四两拨千斤,把一桩触目惊心的惨案变成了民间的普通纠纷。

因此,在吴应棻上折子参迈柱的时候,迈柱也赶紧拿着这些伪证,也上了一道折子,反咬吴应棻一口,说吴应棻冤枉自己。

诚然,迈柱机关算计,想要瞒天过海,但问题是雍正老兄那不是个好骗的人。

皇帝没有偏听偏信,而是派出亲信,让朝廷的户部尚书史贻接替迈柱湖广总督的位置,到麻城亲自查访,史贻一查,发现情况和陈鼎所呈一致,真相就此大白于天下——因为,那些布衣百姓们不会说谎话。

迈柱和高仁杰被追责严惩,而杨同范,杨五荣等人则被处以斩刑,终究绳之以法。

这一次,涂如松终于洗脱了自己的所有罪名,被放了出来。

善报恶报这终有一报,高飞远走也难逃一劫。

涂如松被释放的那一天,麻城百姓几万人自发走上街头,竟相欢呼喝彩。

本文标签